400-833-6968
联系方式
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检测方法
知识学堂
服务支持
公司动态
登录

百欧林讲堂既往讲座

百欧林QSense石英晶体微天平系列视频 1. 马春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如何解决海洋防污中面临的难题 2. 宋君龙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及其在木质纤维素利用中的应用 3. 郑靖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唾液润滑研究中的应用 4. 王敏博士-瑞典百欧林;报告题目:QSense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CM-D)原理及应用 5. 申涛工程师-瑞典百欧林;报告题目:QSense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在生物和食品领域的应用 6. 张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乳状液界面膜粘弹性与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7. 王敏博士-瑞典百欧林;报告题目: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最新应用 8. 姜威教授-山东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探究颗粒污染物的环境界面过程 9. 杨晓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报告题目:Langmuir膜分析仪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在食品科学研究的应用 10. 杨哲博士-香港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及其在环境膜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1. 苗瑞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报告题目:QSense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在超滤膜污染机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12. Netanel Shpigel博士-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报告题目:QSense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在电池及超级电容实时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13. Alireza Abbaspourrad博士和Younas Dadmohammadi博士-康奈尔大学;报告题目:利用新型实时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进行食品生物活性封装和保质期研究(英文) 14. Nam-Joon Cho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报告题目:如何防止下一次未知病毒的全球大流行?(英文) 15. 瑞典百欧林科技有限公司和路博润公司(LUBRIZOL)合办;报告题目: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在石油天然气、润滑油、添加剂中的应用(英文) 16. 瑞典百欧林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2021年度QSense在线用户日-全球顶尖用户报告分享(英文) 17. Archana Jaiswal博士-Nanoscience Instruments;报告题目:QSense技术在储能领域界面和界面反应表征中的应用(英文) 18. 罗日方副研究员-四川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血液接触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 19. 卿光焱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分离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0. Jodie L. Lutkenhaus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报告题目:使用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研究氧化还原活性聚合物中的混合离子电子输运 百欧林KSV NIMA LB膜分析仪系列视频 1. Gerald G. Fuller 教授-斯坦福大学;报告题目:界面流变学:从基础到应用(英文) 2. 郭绍辉工程师-瑞典百欧林;报告题目:LB薄膜制备技术及其在食品、生物和纳米光电领域的应用 3. 杨晓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报告题目:Langmuir膜分析仪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在食品科学研究的应用 4. Jyrki Korpela-Biolin Scientific AB , Attension & KSV NIMA 全球产品经理;报告题目:使用LB膜技术制备纳米材料涂层(英文) 5. Matjaž Ličen-Jožef Stefan研究所;报告题目:使用 DNA 核碱基光活性衍生物制备的 Langmuir膜和LB 膜(英文) 6. Susanna Lauren博士-Biolin Scientific全球应用科学家;报告题目:如何用LB技术沉积氧化石墨烯? (英文) 7. Amir M. Farnoud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报告题目:利用LB技术研究脂质界面与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英文) 8. Alaric Taylor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报告题目:纳米颗粒单层沉积实用指南(英文) 9. Benjamin Robinson博士-兰卡斯特大学;报告题目:Langmuir Blodgett薄膜制备技术在分子电子学中的应用(英文) 10. Susanna Lauren博士-Biolin Scientific 全球产品经理(KSV NIMA & Attension);报告题目:2022年界面剪切流变技术讲座(英文) 讲座视频获取途径

2. 宋君龙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及其在木质纤维素利用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宋君龙,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木质纤维素在制浆造纸和生物炼制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现为美国化学会 (ACS)纤维素与可再生材料分会会员、中国造纸学会纳米纤维素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造纸学会理事、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Products副主编。

报告亮点阐述: 木质纤维素是最经济、最丰富、可再生的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是一些农林植物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木质纤维素传统的主要用途是制浆造纸,现在也是一种极其具有吸引力的生物炼制的原材料。在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中和生物炼制过程中,有大量的涉及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和生物酶)在木质纤维素底物上的吸附和酶解现象。如何理解不同高分子以及底物对吸附行为影响,以及和性能的联系,对理解工艺过程和设计功能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告将讲解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原理并探讨其在木质纤维素领域中的应用,例如造纸化学品的结构优化和性能评价,酶解性能的实时检测和预处理的评价,以及过程中各个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别与底物的相互作用等。

6. 张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乳状液界面膜粘弹性与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张洪斌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别获应用化学硕士学位、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学位,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博士后、英国Unilever Research生物大分子研究室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究所副所长、Food Hydrocolloids、Food Hydrocolloids for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based Plastics编委。曾担任10th International Hydrocolloids Conference大会主席,2007年获上海市育才奖,第十届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长期从事天然高分子流变学、天然高分子物理、胶体化学、生物材料和食品科学交叉学科研究,涉及多糖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溶液和水凝胶、工业多糖和食品亲水胶体的改性和功能化、多糖的乳化稳定作用和界面粘弹性等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完成了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企业委托研发项目。

报告内容简介:乳状液是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最常见的胶体体系,在食品、医药、农药、日化品、纺织印染、油墨、涂料、石油、化工等诸多产品和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为多相多组分复杂体系,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不仅是胶体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科学理论问题,也是相关工业界关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乳状液物理稳定性与界面膜粘弹性的关系迄今仍未有共识性结论。如何建立界面流变学性质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普适关系仍是巨大挑战。

为阐明界面膜粘弹性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天然大分子多糖及其改性产物为模型乳化剂分子,从乳液结构域多尺度的角度,采用界面流变学和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等技术手段,通过多尺度耦合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揭示界面膜粘弹性与乳液物理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通过界面流变学性质的调控来有效预测和控制乳液性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指导乳液结构设计与乳液功能设计,服务于不同领域应用的差异化要求。

9. 杨晓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报告题目:Langmuir膜分析仪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在食品科学研究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杨晓泉,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植物蛋白及食品胶体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近5年在此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4000次,并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植物蛋白相关授权专利15项。相关技术在企业成功实现产业转化,研究成果获2011年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2),获得2019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
目前担任小麦与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天然产物利用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兼职主要包括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常务理事以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内容简介:

(1)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热聚集行为,以及食品胶体体系如乳液、泡沫及乳液凝胶的制造及稳定是食品工业的主要议题。其科学问题是理解蛋白质聚集颗粒在气/液或液/液界面的组装行为、微结构及流变学。本报告将介绍:

  • 如何利用Langmuir膜分析仪研究蛋白聚集颗粒的吸附动力学、界面微流变学及大变形扩张界面流变学,并结合LB膜形貌学观察研究其形成机制。

(2)食物蛋白消化水解物(肽)的生理功能取决于其与人体粘液屏障多个生物界面的相互作用。本报告将介绍:

  • 如何利用Langmuir膜分析仪和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构建细胞膜脂筏模型、胃肠mucus粘液层模型及肠道细菌LPS外被膜模型,并结合激光共聚焦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蛋白肽与细胞膜脂的相互作用及其界面组装行为;
  • 利用QCM-D及微流变学研究蛋白肽与mucin分子相互作用及其mucus粘膜的壁垒效应;
  • 利用Langmuir单层和QCM-D研究蛋白肽与LPS相互作用及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3)研究Food-Body相互作用是理解食物风味成分感知及生物活性物质生理功能的科学问题。本报告将介绍:

  • 如何利用QCM-D研究食品风味成分在mucus粘液层的扩散行为及风味分子的感知与操控;
  • 利用Langmuir单层结合QCM-D及微流变学研究多酚及多糖对mucus粘液层壁垒效应的操控作用等。

10. 杨哲博士-香港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及其在环境膜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杨哲博士;香港大学土木环境系研究型助理教授 

杨哲,2018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导师:汤初阳教授),现为香港大学土木环境系研究型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共发表论文及著作章节总计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环境及膜领域权威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期刊及著作章节发表16篇,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提出了面向海水除盐反渗透纳滤膜材料的渗透-选择性极限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为该期刊2019年论文引用榜首。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并已成功授权企业。据Web of Science,总引文数>1300,H指数为22。现为美国华人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CAREER)会员,曾荣获日内瓦发明展金奖。

报告内容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获得优质饮用水是人们的迫切需求。反渗透纳滤膜技术较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高效、低耗和产水水质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水回用中。然而,作为反渗透纳滤膜的核心部分-聚酰胺分离层的成型机理尚不清晰,从而难以建立分离层结构-性质-复合膜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虽然聚酰胺反渗透纳滤膜具有对矿物质盐的较高去除率,然而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氟化物、微量污染物去除率普遍偏低。本报告将介绍如何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来探究界面聚合过程中分离层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性及其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12. Netanel Shpigel博士-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报告题目:QSense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在电池及超级电容实时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报告人简介:Netanel Shpigel博士,2019年博士毕业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师从Doron Aurbach教授,目前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和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拥有“Mxene之父”之称的Yury Gogotsi教授。Netanel Shpigel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的非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致力于使用EQCM-D进行原位研究。已在包括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nergy, Joule, JACS, ASC Energy Letters等国际高级期刊发表论文34篇。

更多关于Netanel Shpigel博士的信息请点击: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Netanel-Shpigel

报告亮点阐述: 随着对高容量储能装置需求的不断提高,急需对当前的电池及超级电容电极材料进行重大改进或者开发新的、更先进的电极材料。为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对电极的性质及其与外加电压的相关性有更深入地理解。虽然电极的化学和晶体学性质可以通过一系列原位表征技术(如XRD、Raman和FTIR等)来获得,但插入离子的性质、形态的变化、电极的力学状态等相关信息依靠传统的检测方法根本无法获取。近年来,多倍频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D)作为一种新的原位分析方法迅速崛起。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取关于电位引起力学和形态变化的实时信息,同时有效跟踪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极中的离子流。

本报告主要讲述使用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电化学储能的各类体系如氧化还原型聚合物、电池、超级电容器和赝电容器等进行原位研究,特别是MXene电极的重量分析非重量分析以及如何使用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促进储能应用的先进电极的发展

 

13. Alireza Abbaspourrad博士和Younas Dadmohammadi博士-康奈尔大学;报告题目:利用新型实时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进行食品生物活性封装和保质期研究(英文)

报告内容:在这次网络研讨会上,我们将讨论使用QCM-D所能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些食品研究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的目标是:

  • 生物活性成分N-乙酰基-L-半胱氨酸的封装从而可以掩盖其异味
  • 提高饮料中C‐phycocyanin(一种天然蓝色着色剂)的货架期稳定性

报告人:康奈尔大学Alireza Abbaspourrad 博士
Abbaspourrad博士是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食品化学和成分技术的助理教授。他与人合著了154篇论文和13项专利技术。

由于对微流体系统的感兴趣,自2017年9月以来,他开始专注于将微流体系统用于精子样本制备。到目前为止,他的团队申请了一项基于微流体的精子分离技术专利,并在著名的同行评审期刊上提交了两篇论文。

Abbaspourrad博士在伊朗Ferdowsi大学获得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他在伊斯法罕工业大学完成了沸石合成和表面改性的博士研究生工作, 2006年在伊朗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国家纳米技术研究所。随后,他建立了两家化学初创公司。2009年,他加入了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David Weitz教授的团队,在那里他研究了界面上的功能材料制造、结构乳液、成分封装、基于液滴的微流体控释系统和传统微胶囊技术。

康奈尔大学 Younas Dadmohammadi博士
Younas Dadmohammadi博士是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助理。他领导了多个学科项目,并指导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Younas在伊朗获得了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过化学行业的行业顾问,并在大学任教7年以上。2009年,Younas被邀请到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做跨学科项目的研究学者。之后在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他获得了第二个博士学位,从事由能源部资助的项目,该项目专注于将微观和宏观尺度结合起来的机器学习、建模和优化。2014年,Younas加入了俄克拉何马州的工业研究联盟,直接与工业界合作,为工业挑战筹集资金并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将研发成本降到最低。

18. 罗日方副研究员-四川大学;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血液接触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

报告内容简介: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心脑血管支架、心脏瓣膜、心脏封堵器、人工小血管)、血液循环与净化系统材料(ECMO系统、血液透析系统、中心静脉导管)等临床应用挽救了千万患者的生命。这些均属于血液接触医用材料和器械范畴,其应用中器械引发的凝血风险,也一直是科学界研发和产业界技术突破面临的关键难题和挑战。表面改性技术可赋予血液接触材料优异的抗凝血性能,然而如何快速、高效鉴定并筛选抗凝改性策略,如何对材料的服役与失效行为进行评价,对新型抗凝材料的开发意义重大。本报告将介绍血液接触材料抗凝技术的相关进展,并重点围绕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探讨如何使用QCM-D技术快速筛选和评估表面改性技术用于抗凝策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报告人:罗日方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罗日方,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百人,副研究员,所在课题组是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王云兵教授领导的“心血管材料与器械创新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心血管植介入器械(心脏瓣膜、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ECMO等)的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已在Science Advances,Research,Bio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技术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部分团队成果实现转化。目前担任Bio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审稿人,受邀撰写中英文专著2本,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项目近10项,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银奖。

19. 卿光焱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报告题目: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分离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报告内容:高纯度生物样品的获取是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生物分离过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特别是“精准医疗”计划的提出为靶向富集和分离材料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对开发目标生物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特异性识别的富集和分离材料。然而这类材料的开发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生物样品种类繁多,结构各异,高度复杂,同时有价值的生物样品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含量极低。蛋白等物质在细胞中分布还具有动态不均一性,在不同人种、年龄、性别、病理阶段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通过学习和模仿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结合智能聚合物构象转变,开发出的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很好地切合了这一需求,能够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精准捕获,将在生物分离和分析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这一方向融合了智能聚合物、主客体化学、微纳米器件构筑、精准测量和生物医学,是目前新兴涌现的一个学科方向,具有鲜明的开创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生物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对于揭示材料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以及材料吸附生物分子后,表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报告将讲解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在分离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去理解生物界面行为,揭示吸附背后的精彩故事。

报告人:卿光焱 博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卿光焱,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分离材料与器件方面的基础研究,已在包括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ci.等化学和材料领域权威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相关技术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目前担任《色谱》青年编委,Chin. Chem. Lett.编委,Chemical Synthesis青年编委等。

20. Jodie L. Lutkenhaus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报告题目:使用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研究氧化还原活性聚合物中的混合离子电子输运

特邀报告人:Jodie L. Lutkenhaus教授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Jodie L. Lutkenhaus,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Artie McFerrin化工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聚电解质、氧化还原活性聚合物、储能和复合材料。曾获得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Kavli研究学者、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奖、AFOSR青年研究员和3M非终身教职员工奖等荣誉。曾担任AICHE材料工程和科学部主席。目前担任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 副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成员。

报告内容:使用不含金属的水系电池,有望解决战略金属短缺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这些非金属水系电池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活性的非共轭自由基聚合物作为候选材料,因为它们具有高的放电电压和快速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然而,目前对这些聚合物在水环境中的储能机理知之甚少,因为反应本身涉及到电子、离子和水分子的同时转移,所以非常复杂难以解决。
本讲座以瑞典百欧林科技QSense耗散型电化学石英微天平(EQCM-D)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工具之一来研究混合离子-电子传输机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实验,实时监测氧化还原活性聚合物膜的质量变化。将不同的质量传输区量化为掺杂水平和电势的函数,然后将其与原位电导、光谱电化学响应和能量存储的变化相关联。同时将EQCM-D与电化学阻抗谱联用,来确定反应从动力学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的时间尺度。
这项工作对混合离子电子转移的性质,包括其时间尺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